当我们分析我国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的现状时,我们不禁意识到,与国际先进水平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差距是全方位的,最关键的三点:
首先。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规模小、产值低。 2007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总产值30元,仅占工业总产值的2.5%。十年前,美国仪器仪表行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美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目前,年产值超过20亿美元的美国仪器仪表企业不下50家。中国最大的仪器仪表企业是年产值80亿元的精仪集团和年产值60亿元的川仪集团。两者相比,差距太大了。产业和企业的规模和产值直接影响产业的活力和发展。要缩小和消除这一差距,需要我们努力10年、20年。
在第二。我国仪器仪表的质量和品种还存在不少问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影响了市场销售和正常使用。很多大型精密仪器我们还不能生产,国内需求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2007年,韩国仪器仪表出口额为88亿美元,进口额为172亿美元,逆差84亿美元,为装备制造业最大逆差。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国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学科和产业的发展就无法摆脱落后被动的局面。
在第三个。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创新能力不强,无法承担科技创新的责任。国际仪器仪表技术创新发展非常快,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大约只需要2到4年,大多数企业几乎一半的销售额来自5年内推出的新产品。而我国的很多仪器仪表也都是沿用从20世纪80年代技术引进的产品,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产品都是10年的系统,靠老面包过活。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一是科技创新开发投入太少。国外企业一般将销售收入的8%至10%投入科技创新,而中国企业的投入很少超过3%至5%。而且销售收入不多,极大制约了科技创新的有效发展。二是人的因素,一些领导不注重自主创新,创新人才更加短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紧迫的历史使命。